close


(照片提供:Alexander)

     伊莎貝兒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鹿溪

 

伊莎貝兒的爸爸是德國人,所以取了個洋名字。照理說,她是我的外孫女;但女兒認為孫女豈有內外之分,因此順理成章,她就成了我的長孫女。

 

等了快十年

 

        想當年,女兒和女婿婚後立意當個輕鬆的頂客族(DINK, Double Income No Kids),說是這年頭養兒育女不易,投資報酬率一定是負成長,打算兩夫妻逍遙一輩子。也難怪,女婿在金融界工作,用金錢數字計算絕對划不來;何況這年頭也不時興養兒防老,尤其在歐美。但爲何又有伊莎貝兒的出現呢?

 

2005年,他們兩夫妻返台探親時,老伴私下對女兒諄諄教誨:「女兒啊,一個家庭沒有小孩子,好像不成其family耶!」我也跟著敲邊鼓:「據我觀察,原先打算不生小孩的夫妻,四十歲以後都後悔了,到時生不出來,或成為高齡產婦危險群,更麻煩。」說歸說,還是勸他們好好向上帝禱告請益。果然,一回德國,女兒就捎來有孕的訊息!

 

女兒廿五歲結婚,女婿是獨子。德國親家母盼孫盼了近10年,如今聽說媳婦懷孕,高興得流下淚來。我們兩老在台灣也是歡欣鼓舞,差點發帖子昭告眾親友。

 

德國做月子

 

        興奮之餘,我第一個考慮到的,就是女兒產後做月子的問題。德國人沒有做月子觀念,我也無法遠渡重洋去照顧,因此透過蘇牧師介紹,在德國找到一位大陸去的 太太願意幫忙,卻因「龜毛」的女兒說不習慣外人而作罷。她自己則上網查好六週的做月子餐,意圖請女婿屆時全權掌廚並照顧妻兒。我暗忖女婿工作忙碌,怎有可能?最後協調為產後女婿請假三週〈德國男士可請產假〉,後三週再由親家母來幫忙。

 

        舉凡德國買不到的月子食材及藥材,甚至洗澡用的草藥,還有燉雞的十人份大同電鍋〈德國雞比較大隻〉,都由台灣寄去支援。最後我再半恐嚇半強迫地,要她提早請個清潔工定期打掃房子,準外婆方才安心。〈女兒又說不可以稱外婆,必須用台語叫阿嬤〉

 

阿嬤靠邊站 

 

        搞得台德兩地雞飛狗跳的第一個寶貝孫女伊莎貝兒,終於在2006224降生了。她的媽媽時年卅五歲,正好跨過高齡產婦的門檻,人生的方向也改變了。過去10年,女兒每週打電話回娘家問候,第一個必定找我,母女倆聊天三小時不為過。雖然做爸爸的在旁邊聽了嫌煩,節儉的他又恐女兒多花電話費,殊不知我享受女兒的孝心是多麼愉快!

 

       但自從伊莎貝兒誕生的第一天開始,我在家族的地位從第一變為第三。因她打電話的第一動機,就是找爸爸(資深小兒科醫師)諮詢,連德國醫生要爲孫女打卡介苗,都要越洋來電問過「阿公」才准注射。如果找不到爸爸,第二志願就找弟弟,那時他還是小兒科住院醫生。等到產後大約一週,方才想到要跟我聊她那艱辛痛苦的產程。

 

       伊莎貝兒是混血兒,長得漂亮可愛,大大的眼睛,長長的睫毛,勝過她美麗的媽媽。女婿自從有了伊莎貝兒之後,十分後悔沒有早點多生幾個。再怎麼忙,上班時間都要抽空打電話回家問候致意,只恨不能辭職在家當奶爸;下班後更是樂於全程照顧。可能由於女兒懷孕前幾年就開始非常注意飲食、運動,吃的都是有機食物,加上認真餵母奶長達十一個月,直到孩子自動斷奶為止;所以孩子健康又聰明,嬰兒時代就表情十足,逗得兩夫妻心甘情願承受育兒的辛苦。

 

抱孫三部曲

 

       孫女兒半歲的時候,我千里迢迢到德國漢堡抱孫去,羨煞了尚無孫兒女的姐妹淘們。這個年齡的嬰兒尚不認生,喜歡有人抱,所以那兩個禮拜,我從下飛機抱到上飛機,不亦樂乎!但因我有退化性關節炎,不能久抱,便問女兒有何方式「取悅」這個第一孫女。她說伊莎貝兒喜歡聽音樂,我只要表演唱歌就可以了。所以我從台灣帶去三首歌,打算獻寶。第一首是「耶穌愛我」(兒童詩歌),第二首是「若是有祢在我生命中」(台語現代詩歌),第三首則為膾炙人口的美國民歌”You Are My Sunshine”。我這阿嬤常找機會對著小丫頭獻唱,終於發現伊莎貝兒最捧場的是:曲調輕鬆優美的”You Are My Sunshine”!果然音感好。

 

隔年(2007)4月,德國親家母、女婿和女兒三個大人,護送孫女第一次來台探親。十四個月大的伊莎貝兒顯得更加靈精活潑了,短短兩個禮拜,帶給台灣的阿祖、阿公阿嬤、阿舅、小舅舅、小舅舅的女朋友……一番興奮。照理說她應該會走路了,可是由於過度謹慎,好強怕摔,只肯扶著牆壁,或者就地迅速爬行,似乎在磨練她那性急媽媽的耐心。所幸某一天,於台北眾長輩起鬨、拍手、喊口令的熱鬧氣氛中,伊莎貝兒終於放手走出她人生的第一步。長輩們熱烈鼓掌、讚美不絕,好似其成就遠遠超過阿姆斯壯登陸月球!

 

       20088月底,我辦完兒子的婚事,心情輕鬆地飛去探視已遷居法蘭克福的孫女兒。伊莎貝兒時齡兩歲半,情感及學習的需求更大,女婿跟女兒更加忙碌了。為了訓練伊莎貝兒能用中文溝通,女兒單獨和她在一起時,總是使用華語,所以一般的生活會話,她已經可以簡單應答了。另外由於德國奶奶的調教,伊莎貝兒的德文程度甚好,偶爾說出“Nicht zu fassen!”(真是太不可思議了)之類的話,引得大人們瞠目結舌。有時則煞有介事地將中文故事翻譯成德文給她的德國爸爸聽。

 

好學的孫女

 

    伊莎貝兒的興趣是看圖畫書,聽講書裡的故事,欣賞音樂,十分好學。吃飯時她要點歌,有一次點的居然是韓德爾彌賽亞神劇的“哈利路亞大合唱”!把餐廳當做教會。又由於女婿的教會朋友中,有位歌劇男高音,顧念小朋友無法看正式演出,特別邀請我們一起到歌劇院觀賞莫札特的「魔笛」預演;沒想到小人兒看得津津有味,兩小時後才表示要離開。之後她時時跟著CD哼唱「魔笛」裡的選曲「捕鳥人就是我」,讓阿嬤自嘆弗如。

 

伊莎貝兒的音樂水準如此高,我的”You Are My Sunshine”還繼續派得上用場嗎?只好使出渾身解數,唱歌兼跳舞,不畏關節疼痛與孫同樂,順便運動。加上這回我帶去一本「天烏烏─台語兒歌」選集及CD,每天輪流教她唱,她非常喜愛,證明有台灣血統。如果阿嬤表演得精采,還會鼓掌歡呼:「再一次!」

 

有時像天使,有時……


       她總是個幼兒,雖然大部分時候像個小天使,但不順心時除了鬧鬧她的父母外,對阿嬤也有過不客氣的時候。有一天早上,我不准她在床上亂跳,以免重蹈摔跤送急診的覆轍,她居然敢對阿嬤「嗆聲」:「阿嬤回台灣!」我問:「媽媽不在誰陪妳?」她有恃無恐:「德國奶奶會來。」我趕緊向女兒告狀,請她好好管教。

 

感恩與喜樂

 

       今年春天,伊莎貝兒即將再度訪台兩週,屆時眾長輩又有得熱鬧了。阿公已準備教她幾句台語,阿嬤要鍛鍊身體……。想到兒子媳婦今年也要爲我們生第一個孫子了,內心充滿對上帝的感恩與「代代傳承」的喜樂。

 

( 2009124完稿)

        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鹿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