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
(即將道別的草山櫻花 Lucy攝影)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醫生需要牧師嗎?           黃富源醫師

 

        每週總有一次, 院牧部的牧師會光臨9樓小兒科醫師morning meeting 的教室,帶領查經聚會。時間就在星期四早晨七點半。

 

        雖然忙碌的醫生們不一定認真聽講(一邊用早餐一邊看書,一邊思考工作者有之),但長久下來,還是有所效應。例如:

 

學會尊重人

        有位如今已離職的牧師,談到當年門診護士小姐叫號看診時,總是喊著「一號」「二號」,沒有比較禮貌的稱呼,似乎把病人「號碼化」了。他認為基督教醫院是以愛人尊重人為醫療標的,不應如此。這句話讓我有所警惕,立即請護士小姐叫號時一定要說「XXXX小朋友」。

 

        時隔多年,衛福部早就下令各醫院門診時,要重視對待病人的禮貌──必須稱呼「XXX先生」「XXX小姐」,這已成為醫學倫理的課題之一了。其實基督徒的信仰就是「愛人如己」,應該走在制度的前端。

 

醫生和牧師

        已經安息主懷的院牧部前主任林寶祥牧師,有一次輪到他來小兒科。說道:

 

        「在基督教醫院傳福音,牧師的努力常常事倍功半;但是你們醫生若向病人傳福音,卻是事半功倍!」真是一言驚醒座中人。

 

        「醫生的一言一行,都會給病人深刻的印象。如果能在適當的時候,用聖經的話語安慰病人,對他們會是很大的鼓勵,也傳播了福音的種子。」林牧師總是苦口婆心。

 

        這一席話,提醒我身為基督徒醫生的職責。也因此直接間接幫助了一些病童家長,讓他們有機會親炙上帝的恩典。

 

Cure & Care

        林牧師較常到小兒科來。記得他曾經說:

 

        「病人求醫,是為了得到治癒(cure),但有些病人已經無法治癒了,這時醫生千萬不要放棄,因為他們仍然需要身心靈的關顧(care)。」

 

        我聽了得到很大的啟發與影響。日後不只繼續努力cure病人,更學會如何與護理部、院牧部、社會服務部的同仁一起care病人。

 

言語勿傷人

        另有一位牧師,講述聖經「雅各書」第三章時,如此說:

 

        「語言的傷害比刀刺更嚴重。因為刀傷有痊癒的時候,但語言的傷害永遠銘刻在心頭。」

 

         這讓我想到在一次主管會議中,主席用嚴苛的話語斥罵一位女性主管,逼得她抱頭痛哭奪門而出的景象。因此期勉自己不要用言語傷害人,而這樣的自我訓練也逐漸內化成一種性情。以致於不論在醫院或衛生署主持會議時,絕不隨意挑剔指責同仁。

 

賞賜在於上帝

        由於從醫以來都在教學醫院服務,領醫院的薪水,也一直持守不收紅包的原則。所以特別記得有一位牧師,曾在禮拜四帶領查經聚會時說的話:

 

        「當你幫助一個人時,若期望從他得到物質的回報,那就已經獲得世人的賞賜。如果你在暗中做好事不求報答,上帝必然報答你!」

 

~‧~  ~‧~  ~‧~

 

    星期四早晨七點半的聚會,雖然只有短短30分鐘,但對於願意敞開心門聽講的醫生而言,他和他的病人有福了!

       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(2010年3月12日完稿)(2015年3月28日修訂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鹿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1) 人氣()